咨询热线:0756-8812662
动态要闻 | 京师合肥律师受邀接受《财经E法》采访 更新日期: 2022-10-10 浏览:492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以“网络暴力”为关键词,检索并翻阅了53份相关判决书后,从2013年到2022年,仅有17份判决书是直面网暴问题的案件。

目前,网络发言大多为匿名,网暴往往呈现出多对一的特点。北京京师(合肥)律师事务所主任朱政接受《财经E法》采访,就《遭遇“妓女”“荡妇”羞辱,谁能切除网暴毒瘤》,其中的受害者的举证困境问题发表法律意见。

朱政律师表示面对网暴时,受害者仅凭自身的力量难以完整收集和固定证据。此外,受害者的举证成本较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金钱用于收集证据,而最终在案件判决时却难以获得足额赔偿,“这是一个现实困境”

现阶段的网暴往往与通过线上和线下的组织,进行“有文案、有矩阵、有同质化内容”的传播。获取侵权人的身份信息仅是诉讼维权的第一步。由于中国法律尚未对网暴做出明确界定,一般属于民事案件范畴,而与网暴相关的诽谤罪、侮辱罪最严重可作刑事自诉案件。此类案件立案门槛较高,无法在被告人缺席的情况下判决。同时由于网暴规模庞大、受害者举证成本高,当事人和律师往往面临着多重困境,鲜少有受害者主动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从律师的视角详细剖析了网暴不仅是道德问题,网络暴力一直是网络治理的堵点与难点,因为网暴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在网络世界,人人都有“麦克风”,可以随意发言。施暴者躲在阴暗角落,无所顾忌地发表言论,将键盘作为“利刃”攻击别人,它对民众人身权利造成的实质性伤害,已经远远超出网络舆论的边界。殊不知,网暴属于违法行为,侵犯了他人的人格权,情节严重者,甚至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财经E法》是脱胎于《财经》杂志的原创内容品牌,关注互联网行业中的法治、治理和伦理话题。是专注于“互联网+治理”领域的内容生产团队,由《财经》杂志及《财经》新媒体合力打造。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0756-8812662 0756-8812686
留言咨询
来访路线
公众号
小程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