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0756-8812662
律所实务丨涉港交易的那些事儿——涉港交易为何始于尽调? 更新日期: 2022-05-20 浏览:596


前 言

涉港交易是涉港商业纠纷产生的前提。国内交易方基于对香港法律制度的信任或是嫌麻烦,一般除了并购或者投资项目外很少会主动进行香港交易方的尽调工作,从而导致涉港案件中受损一方当事人的救济路线通常会走的特别曲折。究其原因无非多源于两点:一是对于香港的法律程序不了解,二是对香港涉案方的背景不了解。

第一点多数可以寻求香港律师或者熟悉涉港业务的律师那里得到一些有用的建议,但第二点相对就稍微复杂些,是需要在进行一定调查基础上才能了解到较为全面的信息,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对香港交易方的尽调方式。

1要了解香港涉案方的基本情况和背景

近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内地、香港的实际交流确实大幅减少。我们最近接触的案件,内地的买家甚至从未见过香港的卖家,只是基于朋友的介绍以及邮件和即时通讯软件的沟通,已经签订了价值数千万的买卖合同。直到卖家完全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履行交货而买家却已付出八成以上的货款时才发现原来对于卖家信息完全不了解,自称是公司老板的联系人,是否真是该公司的董事/股东/实控人都无从得知,联系方式也仅靠电话和微信,甚至连对方公司的登记资料都没有。告,都不知道告谁!当然这只是个非常极端的案例,但它又是真实存在的案例。

要对香港注册的公司做简单的尽调其实并不难,通过一些公开的渠道缴纳少量的政府费用,就可以调查到对手公司注册信息、变更信息及税务登记等,其中也包括公司董事、股东成员等可能作为追责对象的基本信息,加之香港近年开始严格执行的 SCR 和 KYC 的有关规定,获取交易方官方信息再决定是否采取下一步的商业行动无疑是明智之举。

2要了解香港涉案方的财产情况

很大一部分涉港纠纷,当事人尚未充分了解香港公司或者个人的财产情况就希望尽快启动诉讼或者仲裁。当事人甚至部分不太了解香港财产保全制度的律师都认为,尽快启动诉讼或者仲裁,然后再安排诉讼保全这样一定万无一失,但香港的诉前或者诉中保全却远远没有在内地操作那么容易。

根据香港有关法例的规定,无论是冻结令、容许查察令还是仲裁庭颁出的临时禁令都基于灵活但谨慎的原则之下。谨慎到什么程度呢?和内地的标准不同,它可能要求申请方不但有“赢”的机会而且要求达到如果申请被拒绝该判决将来就无法执行的程度。所以,即使拿着要求对方给付的内地有效裁决来香港申请执行甚至在香港直接启动有关诉讼或者仲裁程序前,我们还是建议对对方的财产情况和财产状态先做一个基本了解,避免赢了官司输了钱的尴尬局面。

当然财产的调查相对比较复杂,除了比较明确的财产线索可以通过律师发函的形式予以确认外,更多的财产信息我们还需要依靠香港当地的调查公司进行查询。

3要了解香港涉案方的涉诉情况

近年国内各种查询平台的迅猛发展,随便一位普通市民,只要下载了类似于“企查查”“天眼查”这样的 APP,动一动手指就能轻易看到一家公司是否有涉讼记录。再想精确些,律师还可以通过各地诉讼平台来查询到相关的结果。

香港目前也可以通过现场查询或者网络查询的方式查询已决诉讼案件的基本信息,对于未决或者待审的案件则仅能通过香港司法机构网站的有关预告系统查询到初步案件信息。对于在港的仲裁案件则一般基于仲裁程序的非公开性很难从公开渠道获得。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交易中最常见策略在很多涉港交易中反而因为各种原因而被内地交易方忽视。因为可能要花一些钱,可能要花一些时间或精力就放弃了自己对于交易对手的了解和摸底。我们曾接触的有些客户甚至遭遇对手采用行骗、使用虚假文件这样在香港属于比较严重罪行的行为而不自知,事后的补救远远不如事前的预防来的有效了。

团队介绍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0756-8812662 0756-8812686
留言咨询
来访路线
公众号
小程序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