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二、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检索分析
三、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可视化数据分析
四、重点案例裁判观点采撷
五、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风险提示
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风险防控建议
七、附录
八、结语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建设、住宅建设的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保持持续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了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建筑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
伴随着我国大量基础设施工程的兴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也日益增多。由于建设工程案件专业技术性较强,涉及面广,我国建筑市场中的重大疑难工程案件为司法实务界的案件处理增加了难度。就其产生纠纷的原因,存在法律规定与实际情况严重脱节,法律规范不完善的情形;亦有建筑工程领域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建筑方投资不足等问题。其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效力认定问题成为难点之中的焦点,因其受到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相关法律规范相对欠缺,虽然有《合同法》、《建筑法》以及众多行政法规和规章条例对建设工程领域进行规范,但仍然无法覆盖实践中不断涌现的各类新型合同纠纷,司法实务界仍然要面对法律适用的难题。本报告通过整理近年来的重点判例,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常见风险进行预测,提出针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核心争议焦点的风险防范建议。
京师律师根据中国裁判文书网以及Alpha数据库所公开的2021年1月-9月在全国范围内涉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73936份裁判文书进行分类、整理、对比分析。总结出样本的诉讼基本状况及其原因,并详细分析诉讼背后的裁判思路以及应诉策略。最后站在法律从业者的角度,准确把握合同性质,作出有利于避免因履行债务的风险防控策略。最终形成本报告,为双方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报告以2021年10月18日24时为时间节点在中国裁判文书网、Alpha法律数据库以及北大法宝-司法案例数据库获得的上网裁判文书为统计数据来源,由于裁判文书的实时更新、上传滞后性等因素影响,致使各地法院实际审结案件数量与其上传公布案件数量不一致,故本报告对于数据分析的结果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异。
(一)检索条件
1.数据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Alpha法律数据库、北大法宝-司法案例数据库
2.地域范围:中国内地
3.案件类型:民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类型
4.文书类型: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及其他文书
5.时间区间:2021年1月 - 9月
6.关键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2021年
(二)检索结果
根据上述条件进行检索,从上述数据库中一共检索到裁判文书73936份。其中:一审裁判文书51265份,二审裁判文书16521份,再审判决书2784份,执行案件1879件。以上数据于2021年10月18日从上述数据库获取。
(一)案件审结年度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的案件审结情况为:2012年有6307件,2013年有14299件,2014年有50268件,2015年有73507件,2016年有103456件,2017年有152480件,2018年有180190件,2019年有227263件,2020年有218796件,2021年1月-9月有73936件。
总体上看,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类案件审结年度变化较大。自2013年起,案件数量增长速率大大提高,至2019年激增至227263件的高位。随后在2020年,案件数量有所下滑。总体上看,在前期,相较于其他合同纠纷案件,中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类案件数量均呈高发性,随后案件数量有所滑落,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背后蕴含的风险是不容忽视。
(二)2021年案件审结变化趋势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的案件在2021年1月-9月的审结情况为:一月份有9213件;二月份有8837件;三月份有15491件;四月份有12819件;五月份有9034件;六月份有8991件;七月份有4763件;八月份有3117件;九月份有1649件。
总体上看,在全国范围内,相较之其他纠纷案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类案件数量较多,呈高发态势。且每月的案件数量分布并不均匀。案件数量在三月达到顶峰,在四月份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可见该类案件存在不确定因素,案件的突发性较强。
(三)案件地域分布情况
(注:此处显示该条件下案例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
从地域分布来看,当前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例主要集中在山东省、江苏省、河南省,分别占比10.57%、9.80%、8.11%。其中山东省的案件量最多,达到7816件。
(四)行业分布情况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中涉及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行业分布情况为:全国范围内,在2021年1月-9月所出现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中,当事人涉及到建筑业的案件有26501件,占总比的55.88%,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最集中的行业。另外,涉及房地产业有8249件,涉及制造业的有3361件,涉及批发和零售业的有1978件,涉及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有1889件,其他行业案件有5450件。其余行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卫生和社会行业、教育业。
总体上来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所牵涉到的行业较多,整体行业分布并不平均。从上面的行业分类情况可以看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当前的行业分布最主要集中在建筑业。
(五)标的额分析
通过对标的额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标的额为50万元以下的案件有21762件,案件数量最多,占比57.23%。50万元至100万元的案件有4603件,100万元至500万元的有7848件,500万元至1千万元的案件有1804件,1千万元至2千万元的案件有1054件,2千万元至5千万元的案件有674件,5千万元至1亿元的案件有190件,1亿元以上的案件有88件。
总体上来看,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诉讼标的额集中于50万元以下的区间,高标的额的案件并不多。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类型案件的各区间内的标的额分布不平均。
(六)审理法院分析
在2021年1月-9月,在全国范围内,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较多的法院为山东省及下辖法院,审结3370件案件,占比全国的案件总量12.1%。其次是江苏省及下辖法院,审理案件数量达3332件,占比全国的案件总量11.96%。案件位居第三的是河南省及下辖法院审理2667件,占比全国的案件总量9.57%。
(七)审理程序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中:一审终审案件有51265件,占比69.36%;二审终审案件16521件,占比22.35%;审判监督案件有2784件,占比3.77%;执行实施案件有1879件,占比2.54%;
总体上看,在案件数量上,一审审终审案件占比总案件数量较多,为样本比例接近70%,二审案件的数量仅占样本比例的20%左右。反映出在司法实务中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能在一审程序中得到解决,当事人的服判息诉率较高。
(八)审理期限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中在审理期限方面的情况为:法院审理案件期限在30天以内的案件有15906件,占比36.87%;法院审理案件期限为31-90天的案件有18344件,占比42.52%;法院审理案件期限为91-180天的案件有5058件;法院审理案件期限为181-365天的案件有2483件;法院审理案件期限为365天以上的案件有1354件。
通过对审理期限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的审理时间更多处在30天以内以及31-90天的区间,平均时间为78天。这意味着该类案件的审理难度适中,多数纠纷需要在1-3个月内的时间获得解决。但也存在较多案件需要通过较长的审理期限才得以解决。
(九)审理结果分析
1.一审裁判结果分析
通过对一审裁判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撤回起诉的有 17051件,占比为33.26%; 驳回起诉的案件有1725件,占比3.37%; 全部/部分支持的有14748件,占比为28.77%; 全部驳回的案件有1586件,占比3.09%; 不予受理的案件有145件,占比为0.28%。
本报告选取的样本案件中,全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一审案件中,原告诉求的支持率占样本比例在 28%左右。 原告撤回起诉的案件数量占重要比例,占样本比例33%左右。
2.二审裁判结果分析
通过对二审裁判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维持原判的有 7940件 ,占比为48.06%; 改判的有2755件,占比为16.68%; 撤回上诉的有1823件,占比为11.03%,发回重审的有1423件,占比8.61%。 其他案件数量也占据重要的比例。
总体上看,全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二审案件中,大部分案件在二审裁判中维持原判,占样本比例接近 50%,但改判率占16%左右。 可见二审为当事人实现进一步的有效救济的成功概率并不高,多数当事人的上诉可能存在不合理上诉的情况。
3.再审裁判结果分析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的再审裁判结果中:法院维持原判的案件有 1792件,占64.37%。 提审/指令审理的案件有383件,占比13.76%。 发回重审的案件有123件,占比4.42%。 其他案件有185件,占比6.64%。
总体上看,全国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再审案件中, 64%的案件在再审裁判中维持原判,再审维持原判以比例较高,可见再审为当事人实现进一步的有效救济的成功概率并不高。
4.执行裁判结果分析
通过对执行裁判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当前条件下终结执行的有 217 件,占比为11.57%。 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案件有294件,占比15.67%。 其他执行裁判结果有175件,占比为9.33%。 财产执行的案件有335件,占比17.86%。 驳回申请的案件有174件,占比9.27%。 其他案件有681件,占比36.3%。
通过对执行结果的可视化分析可以看到,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执行程序相对较多。 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与此同时,在实践中对于法院裁判结果的自主执行力并不高,往往需要申请执行后才得以督促当事人执行。
(十)高频实体法适用分析
补充说明:筛选的案件事实部分发生于2020年以前,而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部分案件争议的法律事实发生于民法典施行前,故应适用当时的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
通过分析数据得知,本报告样本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十条被引用最多,为 6381次。 其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被引用次数为5975次。 同时,除了《合同法》外,《民法典》、《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时间效力的若干规定》等法律法规也成为裁判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的依据。
总体上看,在审理中过程中,《合同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被高频引用。 其次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也对合同性质、履行问题以及诉讼时效等问题作出认定。 该类纠纷案件在实践中虽存在一些难点,但所适用的实体法较为集中,依靠现有的法律法规可以有效的解决基本的纠纷。
编委会
主编
邵雷雷 京师总部创始合伙人、京师深圳主任
左胜高 京师总部投资合伙人、京师珠海管理负责人
副主编
秦 威 京师珠海联合创始人、京师珠海法律研究院院长
王岩飞 京师深圳联合创始⼈、京师深圳法律研究院院长
陈 修 京师深圳联合创始人、执行主任
执行主编
孙统彪 京师珠海执行主任、京师深圳法律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委成员
吴小潘 京师深圳法律研究院副院长
王华营 京师珠海执业律师
江炜格 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商法硕士
刘乔妙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法学学士